• <big id="mzu25"></big>
    <big id="mzu25"><nobr id="mzu25"></nobr></big>
      <code id="mzu25"></code>
        首頁 > 多彩播報
        您當前的位置 : 多彩貴州網 > 多彩貴州網綜合 > 多彩播報

        【我家住在大橋頭】三座橋 記錄鴨池河沿線發展的變遷

        • 時間:

          2023/03/27

        • 來源:

          多彩貴州網

        時間:2023/03/27 來源:多彩貴州網

        編者按:

          萬橋飛架,串聯起“千山萬壑”,讓貴州這個中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成為高速平原,一座座高橋改變山區的地形地貌制約,暢通貴州對外通道,同時也打出了貴州“世界橋梁博物館”的名片。

          橋梁之下,當地群眾的生活也悄然發生著變化,城鄉及周邊鄰省間時空距離的縮短,讓出行不再翻山越嶺,橋旅融合走出增收致富新路徑,連接起橋下人家的幸福生活。

          多彩貴州網推出“多彩貴州·從萬橋飛架看中國奮斗”特別報道之“我家住在大橋頭”欄目,聽橋下人家講述貴州大橋給他們帶來的生活新變化。

          春天的鴨池河畔,群山如黛,碧水如藍。

          記者走進鴨池河畔的清鎮市新店鎮,遠眺山巒疊翠的鴨池河谷,三座橋橫架于河上,成為貴畢線一道靚麗風景。

          第一座橋,即單孔懸索吊橋,建于1958年,橋板脫落,鐵索和鋼架銹跡斑斑,如今已停用;第二座橋,即鋼混水泥橋,1997年建成,時不時有車輛經過;第三座橋,即鴨池河特大橋,2016年建成通車,巍峨壯觀,車流不息。

          貴州鴨池河,是畢節和貴陽的分界線,兩岸的懸崖絕壁構造了雄偉畫景,但也成為隔絕兩地往來的天塹。

          鴨池河貴陽這頭是新店鎮。千百年來,客旅鹽商要通往河對面的畢節,只能靠河岸緩灘邊的幾葉孤舟。

          87年前,由于沒有橋,賀龍、蕭克率領的紅二、六軍團靠著當地群眾的門板、繩索、鐵絲,橫渡鴨池河,書寫出“烏蒙磅礴走泥丸”的壯舉。

        這里,就是當年紅軍強渡鴨池河的渡口。楊昌鼎/攝

          新中國成立后,鴨池河架上了橋。貴陽畢節之間的出行通連有了一條紐帶。橋下人家種了李樹,生活面貌也發生改觀。

          如今,鴨池河上三橋飛跨。從單孔懸索吊橋到鋼混公路橋,再到高速特大橋,三座橋不僅呈現貴州交通發展的歷史脈絡,更是兩地人民群眾在各個時期歷史巨變中變思路、求發展的真實寫照。

          夕陽下,三座橋,三個故事,講述橋下人家的悄然變化。

          一橋變通途

          通,才能行。

          1956年,貴陽市首任市長、時任貴州省建委主任秦天真率貴州省交通廳到鴨池河考察。

          秦天真是畢節人,也是中共貴州省工作委員會創建人之一。在革命戰爭年代,長期往返貴陽、畢節兩地進行地下斗爭的秦天真深知在鴨池河建橋,連通貴陽、畢節兩地的重要性。

          經過反復調研和論證,并請來蘇聯專家米丘林提供技術支持,1957年1月,鴨池河單孔懸索吊橋開建。1958年7月1日大橋建成通車,結束了鴨池河天險自古無橋、往來人馬車輛只能靠擺渡的歷史。

        1958年建成通車的鴨池河單孔懸索吊橋,如今已停用。

          來往旅客多了,老貴畢路沿途也熱鬧起來。清鎮黃粑、衛城辣子雞、鴨池河酥梨,都成為當地的標記。

          特別是鴨池河畔的李子,核與肉明顯分離,又稱“酥李”。憑借鴨池河河谷低凹、熱量充足、光照長的優勢,鴨池河酥李享譽省內外。

          “過去我們跑畢節,路過鴨池河都會帶幾斤李子回去!苯衲72歲的退休司機戴友誼說。上世紀八十年代初,鴨池河酥李初具規模,并于2009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。每年端午時節,李子成熟,鴨池河邊的新店鎮集鎮自發形成李子市場。

          前幾年,隨著果樹老化,果實品質下降,其他優質產品如蜂糖李、空心李等不斷占領市場,鴨池河酥李“無人問津”。

          “李子價格從每公斤3元,降到最后每公斤0.5元都沒人買!碑數乩钭臃N植大戶楊仕新說:“主要原因就是品種老化,個頭小,我們不更新自然要被淘汰!

          新店鎮黨委、政府積極開展鴨池河酥李品質提級項目,邀請農業專家推薦指導,組織當地種植大戶考察品種。最終,選定“國色天香”作為更新換代的產品!叭ツ晡野牙侠顦淙瘟,都換上了新品種,大約30畝!睏钍诵抡f,新品種明年就能掛果。

          “目前,新店鎮李子種植面積達2.5萬畝。同時,我們圍繞主導產業助推旅游發展,借助客流量擴大農特產品的規模!毙碌赕偢辨傞L劉家彬說。

          長橋今欲速

          行,才能速。

          鴨池河上的懸索吊橋一直用到1997年!皹蛎媸钦砟,車只能一輛輛過!睉宜鞯鯓虻淖o橋員李正輝今年68歲,據他回憶,在橋的入口處等待車輛放行,往往一等就是三四個小時。當時從畢節坐車去一趟省城貴陽,要花兩天時間。

          1997年12月31日,距懸索吊橋30米處,鋼混結構的鴨池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。大橋的建成通車,結束了黔西至貴陽單車過橋的歷史,橋面車速也提高到40碼!皬漠吂澋劫F陽,一天就可以趕一個來回!

        1997年建成通車的鋼混結構鴨池河公路大橋,如今仍在使用。

          車速提了,群眾的思想也在不斷提速,發展的速度也要跟得上。

          離鴨池河公路大橋不遠處,山勢高聳,河水在此形成一道迂回,將山對面的地勢沖擊成一片灘涂,當地人稱這里為“響水灘”。

          來到響水灘,一群工人正在現場忙碌著,幾座木制結構的建筑已初見雛形!斑@里是我們最新打造的四季果園項目!毙碌赕傂麄魑瘑T李祺睿告訴記者,這里將建造成一片綜合露營基地。

          一個露營基地為什么叫四季果園?“鴨池河岸處處是景。這幾年來玩的游客增多,我們新店鎮的主導產業又是水果,水果的知名度甚至高于旅游。我們借水果吸引游客,又能借旅游業反作用于農特產品的影響力!崩铎黝Uf。

          “我們每天向游客提供免費的水果,想吃多少吃多少!表椖楷F場負責人潘家國趕到現場,補充道。

        “四季果園”項目現場負責人潘家國指著項目規劃圖作介紹。

          潘家國一來,瞬間打開話匣子:“露營基地門口建的是接待中心,這里有廚房、餐廳、衛生間,解決客人的吃飯問題。前面的長廊可以搞燒烤,河灘上的平地留給露營族搭帳篷,一家老小不方便搭帳篷的也能住太空艙……”潘家國臉上一直掛著笑容,從他的話語里,聽得出對項目開工建設的興奮,也有對未來的憧憬。

          “目前,我們已流轉土地200余畝!崩铎黝=榻B,該項目采用“公司+村集體+合作社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,每年支付村集體3萬元,每五年遞增1萬元!傲鬓D土地的群眾每年能分紅,露營基地建成后還能務工,家里種的水果也有賣處!

          “這樣的露營基地在新店鎮已有7個!崩铎黝Uf。

          輕車已過萬重山

          速,才能變。

          2016年8月,鴨池河上再次上演奇跡。隨著鴨池河特大橋的建成通車,貴黔高速公路全線貫通。

          貴陽和黔西兩地的車程由原來的2小時縮短為50分鐘,貴陽至畢節也僅需2小時左右,貴黔高速公路成為貴陽通往畢節的最快速通道。

          鴨池河特大橋主跨800米、全長1450米,是世界上最大跨徑的鋼桁梁斜拉橋。目前,鴨池河特大橋是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橋之一,也是貴州橋梁博物館的重要成員,更是鴨池河上最耀眼的一顆明珠。

        2016年8月,鴨池河特大橋建成通車,成為貴陽通往畢節的最快速通道。

          通行速度的量變,必然要帶動經濟發展模式的質變。

          50分鐘的車程,把新店鎮拉進“貴陽1小時經濟圈”的范圍!叭揭划、處處是景”的鴨池河畔,更是吸引馬蜂窩等旅游資本的介入。

          鴨池河特大橋邊的三合村,由馬蜂窩投資建設的羽曳露營·YEAH GLAMPING基地圍繞在鴨池河畔的松軟草地而建!盃I地雖然不大,但這里的旅游設施全是星級水平!比洗羼v村第一書記岳漢說:“戶外項目也全面,自助燒烤、果蔬采摘、體驗滑翔傘、篝火晚會、露天電影等,都由專業團隊打造!

          特別是滑翔傘項目,由貴陽easy滑翔傘俱樂部負責運營!盎鑲愕钠痫w點位于村里的最高點,整個飛行過程10多分鐘,除了可以體驗空中翱翔的快樂,還能最大限度領略鴨池河的風光!被刎撠熑藦堬@介紹,基地至2022年5月試營業以來,營業收入已達70余萬元,月均營業額達20萬元,今年營業收入預計達100萬元。

        鴨池河特大橋通車后,戶外露營、滑翔傘等項目入駐,改變當地的旅游業態。圖為鴨池河上的滑翔傘項目,可鳥瞰鴨池河風貌。(資料圖)

          當地群眾也從在家務農變成“上班族”。張天碧今年51歲,在露營基地擔任保潔!奥稜I基地沒有建成的時候,我也就在家種莊稼;卣斜,我去試試,被錄取。每個月有3000元錢的工資!彼噶酥概赃叺碾娖寇,“現在我都是騎電瓶車上下班!

          張天碧家的院子里,坐著幾個人。他們看到鎮上、村里的干部,立即圍上去詢問。領頭的叫邵大倫,他說:“我們之前在外打工,看到村里建起露營基地生意火爆,就打算回鄉創業。我們準備籌一筆錢開民宿,想了解有哪些政策支持和幫扶措施!

          記者手記:

          伯父是老知青,留在畢節工作。

          二十多年前,伯父回貴陽探親,和我聊起過鴨池河上的懸索吊橋!皹蛎媸悄景,大客車只能一輛一輛地過,車子在上面一晃一晃的!

          這個畫面讓我想起“飛奪瀘定橋”的既視感,也產生了不少疑問:這么危險的路,為什么還要走?為什么不修一座好點的橋?

          那時候,伯父回來一次,天不亮就要出門,晚上才能到家。

          又過了幾年,我發現伯父下午四、五點就能到家了!艾F在有了水泥橋!

          伯父沒有趕上鴨池河特大橋通車,沒有體驗過2個小時到貴陽的速度。

          這次來到新店鎮采訪,我帶著過去的疑問,以及新的疑問,為什么鴨池河不能早點通高速?

          親眼看到當地的山川地勢,我所有的疑惑有了答案。往上看是高深莫測的懸崖,往下看是細如絲帶的河水,在這樣的崇山峻嶺之中,能建一座橋本身就是奇跡。

          奇跡,都是人創造的。當一座座大橋穿越天險,橫臥山勢,“河畔人家”也成了“橋下人家”。每座橋的建成通車,正是兩岸人民群眾經濟生活乃至思想認識發生巨變的真實寫照。

          橋通的,不僅是路,更是人心。

          本網記者:李柏杉 趙野平

          視頻/圖片:胡宏濤

          一審:羅亞楠

          二審:林 萌

          三審:李 蓓

        相關推薦

        熱點推薦

      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