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時間:
2023/03/27
-
來源:
多彩貴州網
爭做新時代貴州好網民,共唱網絡文明最“黔”音。由貴州省委網信辦、貴州省精神文明辦、貴州省教育廳、貴州省總工會、共青團貴州省委、貴州省婦聯、中國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聯合主辦,多彩貴州網·眾望新聞承辦的2022年“貴州好網民與時代同行”優秀故事征集展播活動揭曉了50個優秀故事,現對優秀故事概要進行系列展播。
11.王建梅:守望網上陣地傳承民族文化
推薦單位:黔西南州委網信辦、望謨縣委宣傳部
故事概要:王建梅,望謨縣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。入職后,她積極推動“多彩望謨”抖音短視頻號高質量發布,每年平均在“多彩望謨”抖音短視頻號上發布250余條短視頻,播放量達600多萬。從小出生在望謨的她,對望謨布依文化十分熱愛,2016年開始在“小圓(布依族)”個人抖音賬號中創作布依文化、民族服飾等宣傳布依族文化短視頻,受到網友的喜愛。
12.葉昌武:利用新媒體傳播正能量宣傳家鄉美
推薦單位:黔西南州委網信辦
故事概要:2015年葉昌武開始接觸新媒體行業,2017年創建了“走進興義”微博、抖音等“自媒體”號,希望更多的人通過“走進興義”認識興義、了解興義,從而走進興義。以“傳播正能量·宣傳家鄉美”為運營宗旨,用文字記錄身邊的好人好事,用鏡頭傳播家鄉的好山好水好風光,圍繞黔西南州旅游推薦、社會正能量故事等內容,創作了600余條短視頻。
13.田蕾:“警察藍”化身“插畫師”
推薦單位:貴陽市委網信辦、貴陽市婦聯
故事概要:田蕾是貴陽市公安局云巖分局頭橋派出所的一名社區民警,從事防范養老詐騙宣傳工作。田蕾將繪畫特長融入工作中,創作了《關于養老詐騙的漫畫》等作品,在云巖分局公眾號上發布,通過漫畫的方式向轄區居民開展防范宣傳,用生動的案例和文字向社區居民、網友進行反詐騙宣傳。
14.陽祎:愛跨界的“涼都小警”
推薦單位:六盤水市委網信辦、水城區委網信辦、水城區公安局
故事概要:陽祎曾經是一名外科醫生,2014年,因懷著對父親職業的憧憬,她轉行加入了公安隊伍。陽祎是用“筆桿子”和“相機”記錄傳播水城縣公安正能量的“@涼都小警”,她創作的“水城警察故事”系列,多次被全國、省級媒體轉發!靶南等罕姟笔冀K是她不變的追求……
15.冉阿周:返鄉創業青年投身電商助力鄉村振興
推薦單位:銅仁市委網信辦、沿河縣委網信辦
故事概要:2015年,冉阿周建立沿河匯農土家特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,通過互聯網推動黔貨出山。2019年,組建沿河大數據電商孵化直播基地(沿河在線眾創空間),助力沿河實現脫貧攻堅、助夢鄉村振興。2020年,出資建設了“沿河云倉”平臺,上線十天,沿河農特產品出貨量便突破200多萬元,帶動銷售產品種類25種。
16.魯曉湄:傳承美食記憶助力鄉村振興
推薦單位:遵義市委網信辦
故事概要:2020年5月,魯曉湄與侄女魯旭東共同拍攝美食短視頻,在抖音視頻平臺注冊賬號“鄉村魯大孃”“魯大孃的日!,通過視頻展示炒菜做飯、鋤地摘菜等樸實的鄉村生活、令人垂涎的家鄉美食、溫馨的鄰里關系,展現了遵義特色美食和鄉土風情,助力鄉村振興。
17.韋國剛:用短視頻記錄鄉村振興,用互聯網講好開陽故事
推薦單位:貴陽市委網信辦
故事概要:貴州融媒時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旗下賬號“這里是開陽”,在抖音、快手、視頻號等平臺發布短視頻作品共700余個,在騰訊、愛奇藝、優酷、新片場等平臺發布長視頻及短視頻100余個,總瀏覽量近3000萬!斑@里是開陽”圍繞“鄉村計劃”主題,不定期深入各鄉鎮、村寨等,充分挖掘開陽有趣的故事,以大家喜聞樂見的視頻、圖文形式呈現,同時結合重要節氣等時間節點開展線上線下活動,向網友展示開陽的美好生活。
18.王勇:以網為筆,繪就大美余慶新畫卷
推薦單位:遵義市委網信辦
故事概要:余慶縣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王勇工作8年以來,主要從事記者、播音主持和編輯工作。作為一名宣傳工作者,他先后制作了《鄒前方烈士犧牲50周年》《余慶縣名的由來》《余慶古城墻》《余慶的兩大土司》《余慶37人犧牲在朝鮮戰場》《講紅色故事說余慶黨史》等短視頻,把家鄉的動人故事通過“傳統媒體+新媒體”的方式傳播,讓更多人了解余慶,感受余慶的特色文化。
19.余菲:“網絡+社團+工作室”匯聚朝氣蓬勃的網絡正能量
推薦單位:銅仁市委網信辦、銅仁市教育局
故事概要:銅仁幼兒師范高等?茖W校依托省級“網絡教育名師”工作室平臺,在余菲的牽頭下,創建了思政類公眾號“TPEC授之以漁”。余菲組織黨員教師、大學生等,共同組建了一支網絡文明青年志愿服務隊,以“網絡+社團+工作室”模式,圍繞師生關注的冬奧會、青年節等熱點話題創作網絡作品。
20.貴州醫科大學杏林醫語輔導員工作室:杏林破土響云端堅守網絡育新人
推薦單位:貴州醫科大學
故事概要:貴州醫科大學杏林醫語輔導員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,工作室聚焦網絡思政,緊扣時代主旋律,緊抓網絡育人主陣地,著力提升輔導員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,通過打造輔導員化主播欄目、精準賦能特色主題沙龍、LOGO征集活動,向學生弘揚紅色精神、傳遞時政熱點,聚焦青春力量,增強思政育人親和力。
一審:羅亞楠
二審:李柏杉
三審:李 蓓